做一个纯粹的投资者
价值投资者在投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惑是,到底要不要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价值投资者要不要做波段操作? 流行的谬误 流行的谬误 “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似乎已成为最流行的投资策略。我认为这是股票市场最为流行的谬误之一。格雷厄姆说:“在华尔街,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不追究深层原因,单凭这一经验判断,“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的操作策略使用的人过多,竞争过于激烈,很难成为一流的投资策略,或者成为一流投资策略需要天才、需要特殊的技巧和运气。 技术分析是投机者的工具,但绝不是价值投资者的有效工具。格雷厄姆曾尖锐地指出:“人们不可能对处在人类自身控制之下的经济事件作出科学预测。这种预测的“可靠性”将使人们采取相应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反过来推翻当初的预测……由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推论,不存在曾长期不断获得成功并广为人知的图表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话,它很快就会被无数人所采用。也正是这种追崇最终将葬送其功能。”巴菲特也是过来人,早年学过技术分析,亲自绘制过股价图表,但接受格雷厄姆的思想后就放弃了,他后来把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图表和大多数偏离对公司做出基本分析的东西叫作“小鸡走路的痕迹”,把技术分析比喻成“投资前分析究竟该用基本面还是技术面? 图表巫术”。他说,技术分析误导你的次数不比有用的次数少。 彼得.林奇则认为:“技术分析的问题是有些人可能在股票是12时喜欢它,等它到6时就讨厌它了……因为图形已经变了。那对我来说很麻烦。” 对公司的研究,只要肯下功夫,准确率可以做到90%甚至更高,但图表技术分析准确率很难超过60%,很多人为了准确率60%的东西而放弃准确率为90%的东西,实属不智。前年我和香港一位技术派大师一起吃饭,就技术分析做过深入的探讨。他也坦率承认运用技术分析进行预测,五次只能做到正确三次,所以他在操作中也经常犯错需要停损,亏损是家常便饭。从这个角度看,巴菲特式的价值投资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有优秀公司和安全边际的双重保护,亏损和犯大错的概率是很小的,巴菲特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可以做到99:1的准确率。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既然价值投资如此简单有效,为什么还要把不怎么样的技术分析结合进来呢?这是多余的,强弱结合,只能变得更弱。从历史统计的角度看,技术派大师从未出现大成就者,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者,作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而不应对技术分析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江恩,江恩软件,赢家,赢家江恩,数据引擎)我自己也曾经做过大量理论思考和投资实验,试图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但结果和过程中的感觉并没有预期的理想,没有专注于公司分析和价值投资那样来得简单有效和平静安宁,最后才下定决心放弃技术分析,专注于公司分析。有时候学会放弃很重要,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策略投资”的困境 前几年,把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或市场热点)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曾在基金中受到追捧,一些奉行此策略的基金经理因抓住汽车股行情一时业绩较好而成为明星基金经理。但笔者认为,所谓“策略投资”虽然在某段时间效果较好,但其效果必然难以持久,是一种聪明过头的、复杂化的投资策略。因为在这种理念和策略下,基金经理面临双重困难,一是基金经理不可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如果可能的话,其基金的业绩将是个世界奇迹,因为中国股市波动很大,机会很多,而且这是个悖论——既然能一贯持续正确地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那价值投资就纯属多余了,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就不复存在了;二是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和波段,个股的走势和波段和和整个市场的走势和波段也不一定同步,所谓“赚了指数亏了钱”、“二八现象”、“九死一生现象”讲的就是这种困境。 投资有投资之道,投机也有投机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相结合的所谓“策略投资”,连纯粹的波段操作即投机操作还不如,因为二者的结合,结合的往往是二者的劣势而不是优势,投资者心中有两把秤,一把称量企业价值,一把称量市场趋势,而企业价值和市场趋势短期内经常发生背离,投资者有时为了价值标准而降低趋势标准的要求,有时为了趋势标准而降低价值标准的要求,投资者往往由此陷入首鼠两端、自相矛盾的困境而不能自拔,且不说长期而言其投资效果不佳,单单这种痛苦、矛盾所导致的心理创伤又是金钱难以弥补的。价值投资的基础优势之一,就是不受市场情绪和价格波动的影响,理性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一位真正的投资家,他在任何时候都有对市场报价置之不理的权利,决不会因别人的不理性情绪和所谓波段或市场热点,被动地犯“追涨杀跌”等“强迫性错误”,但“聪明”的“策略投资”却把情绪化的波段或市场热点“结合进来”,使价值投资的基础优势荡然无存,这无异是一种“投资前分析究竟该用基本面还是技术面? 引狼入室”投资前分析究竟该用基本面还是技术面? 的行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俗话说:“脚踏两条船,必然要落空”,我认为这就是所谓“策略投资”所面临的困境。 '做一名纯粹的投资者,让投资、生活、心境来得更简单,投资效果会更好,离投资的最高境界也会更近一步。 当然我一贯支持学习巴菲特的同时,要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自由发挥。但我有一条体会是,一定要坚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这个“矩”就是“投资的基本原理”,这个基本原理是几百年股市历史中无数“投资先烈”用“鲜血”甚至生命换来的。蔑视这些基本原理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关于原理是否会过时的问题,巴菲特智慧地说:“如果原理能够过时,它们就不称其为原理。”以我愚见,“基本面选股、技术面选时”或者所谓的“策略投资”已经超越了投资的基本原理而误入歧途,深陷折衷主义的泥潭而难以自拔。错误是没有边界的,错误的机会成本是巨大的,人生苦短,回头是岸,我们没有多少时间穷经皓首了。经过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依然坚持认为,抛弃技术分析,专注公司分析,是一名真正投资家最理性、最务实、最明智的选择。民间有一个说法,洗衣做饭一天不得安宁,建房装修一年不得安宁,讨两个老婆则一辈子不得安宁。投资者试图把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试图把价值投资和波段操作(或市场热点)结合起来,就象讨两个老婆,或许会一辈子不得安宁。
当技术面和基本面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基础面是内涵本质,技术面是外在表现;
基础面是原因,技术面是结果,一切价格行情都源于供需关系的改变;
基础面是超前的,技术面是滞后的,先有的供需关系变化,才有的价格行情的变化;
基础面是供需环境造成的,技术面是交易者情绪造成的,市场从来都是闻风而动,只不过有些人知道的早些,有些人知道的晚一些;
基础面的重要突发信息可以瞬间改变技术面上长期存在的价格趋势,但是技术面上的任何指标都无法改变基础面的供需关系,因为交易不能创造或消耗任何产品;
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基础面和技术面也有各自的不同功用:基础面只提供趋势预测依据,无法给出具体入场位置,因为你不知道某一个经济事件孕育的一波行情到底何时才能启动,你也无法明确当前行情是具体哪一个经济事件造成的;而技术面只能提供行情趋势跟踪,无法预测后续行情如何发展,趋势的延续就可以看做前期基本面的延续,趋势行情的变动,比如突破并离开震荡区域或者彻底反转,就可以看做是某种新的基本面信息的作用。
虽然基础面事件永远发生在技术面事件之前,但是面对突发行情,普通交易者永远只能先知道技术面事件,才可能知道基础面事件,甚至永远也无法知道具体是什么基础面事件引起的突发行情。当某个可以影响经济发展趋势的事件只是有可能发生时,那些金融巨鳄就已经知道了,当新闻媒体去采访这些事件时,消息灵通的各种交易大师也都知道了,最后当我们普通交易者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知道这些信息时,大鳄们早就埋伏好了,我们如果按照消息操作,只能是羊入虎口,毫无意义。所以纯粹的技术交易者,仅仅以技术面也就是图表分析作为交易依据,从来不去关心基础面的信息。
投资前分析究竟该用基本面还是技术面?
主讲人: 王伟 ,普锐资本的创始人及合伙人。
接下来,就我自己投资美股的一些经验跟大家交流一下,可能也会有一些不足,大家有建议可以互相交流。
1 大思路
2 基本面分析
(1)财务报表
如果增到60%,那我们要深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增长,苹果公司本身有很多产品,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现在来讲,苹果手机应该是占到销售额超过一半的比例。所以我们可能就会问到底是因为某几个产品的毛利率比较高拉动了增长,还是说本身通过成本的节约,达到了规模经济效益(economy of scale)。
再往下是费用,比如研发成本、营销成本和公司一些管理费用,要看看这些费用是不是有突然的变化。像 一个科技公司我可能会比较看重研发费用是不是投入够多,这样才能够保证公司有比较好的市场竞争性。 他们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进入到公司里,然后让公司能够跟它的竞争者竞争,让产品保持领先。
(2)公司的潜在市场
(3)公司产品
还有竞争对手和股权结构。 竞争对手我一般会选这个行业里的领头羊,首先它是市场份额第一,这样就不会受到寄主的威胁,然后也会有一些防止别的公司进入的壁垒, 这样对于他们获取客户或者市场的增长会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选这个行业里的领头羊作为投资标的。
3 技术分析
4 选股思路
烟蒂类的公司。 比如最早有一家中概公司叫中手游,它之前开发了很多不错的游戏,而且有自己的IP,但是当时市场上给的估价相对于同类的美国游戏公司,价格比较低,那个时候我就认为它算是一个被市场低估的烟蒂股票。
高成长性公司。 举几个简单例子,比如NVD(英伟达)、GOPRO。NVD现在是比较火的,最早他们是做显卡、CPU,主要是显卡处理器,后来他们又做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虚拟现实方面的研究,它的股价去年一年大概翻了近四倍,从20多涨到100多。
垄断性公司。 举两个例子,一个是Facebook,还有一个是谷歌。谷歌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还有搜索方面基本上是全球老大,在美国应该有超过60%甚至80%的市场占有率。谷歌其实之前在中国国内做的不错,后来因为一些政策性的因素退出了,但它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大的。
事件驱动型投资。 像去年六月份英国脱欧,美国11月9号大选,这些算是事件驱动型投资。在这个事件之前我们会有一些对他们的判断,比如我们在脱欧前会做空黄金、做空欧股或者是做空股,因为我们认为要是脱欧的话风险还是稍微有点大。
当技术面和基本面冲突时,你会怎么做?
麻爪工学院首席瞌睡家
基础面是内涵本质,技术面是外在表现;
基础面是原因,技术面是结果,一切价格行情都源于供需关系的改变;
基础面是超前的,技术面是滞后的,先有的供需关系变化,才有的价格行情的变化;
基础面是供需环境造成的,技术面是交易者情绪造成的,市场从来都是闻风而动,只不过有些人知道的早些,有些人知道的晚一些;
基础面的重要突发信息可以瞬间改变技术面上长期存在的价格趋势,但是技术面上的任何指标都无法改变基础面的供需关系,因为交易不能创造或消耗任何产品;
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基础面和技术面也有各自的不同功用:基础面只提供趋势预测依据,无法给出具体入场位置,因为你不知道某一个经济事件孕育的一波行情到底何时才能启动,你也无法明确当前行情是具体哪一个经济事件造成的;而技术面只能提供行情趋势跟踪,无法预测后续行情如何发展,趋势的延续就可以看做前期基本面的延续,趋势行情的变动,比如突破并离开震荡区域或者彻底反转,就可以看做是某种新的基本面信息的作用。
虽然基础面事件永远发生在技术面事件之前,但是面对突发行情,普通交易者永远只能先知道技术面事件,才可能知道基础面事件,甚至永远也无法知道具体是什么基础面事件引起的突发行情。当某个可以影响经济发展趋势的事件只是有可能发生时,那些金融巨鳄就已经知道了,当新闻媒体去采访这些事件时,消息灵通的各种交易大师也都知道了,最后当我们普通交易者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知道这些信息时,大鳄们早就埋伏好了,我们如果按照消息操作,只能是羊入虎口,毫无意义。所以纯粹的技术交易者,仅仅以技术面也就是图表分析作为交易依据,从来不去关心基础面的信息。